如何給保險公司估值?資產估值的方法
如何給保險公司估值?1.資產估值的兩種方法
給一個資產估值,是投資決策的第一步。好的金融投資決策,就是要找到那些“價格低于價值”的資產。也就是說,投資要“低買高賣”。金融市場上,估值的模型有很多,簡單來說呢,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絕對估值法,一種是相對估值法。
絕對估值就是一種叫做“現金流貼現法(Discounted Cash Flow)”的方法,指的就是這個資產在生命周期里所產生的的預期現金流,還有這些現金流的確定性。首先解釋一下 ,這個預期現金流,其實就是一個企業未來現金流的總和,也是一個公司未來可以替股東凈賺到的錢。但是這里,未來的錢不等于現在的錢,未來能夠預測賺到的錢,有不確定性,又因為有通脹的緣故,未來的錢比現在的錢會不值錢,所以,這些錢要打折扣,這個折扣率,叫做貼現率。這些錢是要貼現的。所以,把所有的折現都加起來以后,就得到了公司的估值。
相對估值,對于我們來說,就非常的熟悉了,就是“市盈率”。市盈率的就是一支股票的價格除以利潤,得到的數字,也代表著,你投這筆錢,多少年能夠回本。巴菲特老爺子,就是市盈率價值投資的杰出代表。
2.用“內含價值”給保險公司估值
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的的估值框架與任何一類公司都不一樣。前面說的市盈率(PE)估值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求它的凈利潤是穩定可測的。但是,保險公司的盈利具有滯后性的特點,特別是在業務飛速發展期,還需要計提大量的準備金和支付代理人較高的傭金,再加上其他一些費用的集中支付,當期的凈利潤指標會被嚴重的壓低,但是一旦過了保險公司的盈利沉默期,盈利就會源源不斷的到來。另外,在《如何透視一家保險公司的財務》講過的經驗偏差、假設變動、凈資產投資收益這些因素導致當期盈利的波動性較大且難以被準確把握。因此PE估值法并不適用于保險公司。
那如果和銀行一樣使用市凈率(PB)估值呢?如果用PB就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低估一家保險公司的價值。因為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凈資產遠不能代表它的清算價值,保險公司真正最大的價值體現在未來高確定性的持續流入的現金流。如果只單純考慮壽險公司凈資產,就忽略了現有保單未來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PE和PB估值法都不適用于壽險公司。為了彌補PE、PB這兩套框架的不足,在實務中,通常引入一個內含價值的概念,來給保險股進行估值,也就是PEV模型。
內含價值的思路就是同時包含了凈資產和“有效業務價值”兩個部分后,來體現一家保險公司的的真實價值。
內含價值=調整后凈資產+有效業務價值-有效業務價值對應的償付能力額度成本
調整后凈資產就是對資產負債表上的凈資產(所有者權益)進行一定的調整后得到的數值。為什么凈資產需要調整呢?保險公司的會計準則通常會按照保監會監管下更加審慎的準則進行計提,在這套準則下計提的準備金是更多的,按照會計當中的恒等式,資產-負債=凈資產來看,準備金提的越多,負債就越多,自然的,凈資產就要變小,所以就要調回來。
有效業務價值它本質上和剩余邊際的定義是一樣的,也是指目前所有的保單在未來所能形成利潤折現到現在的總和。它和剩余邊際有兩個區別,第一是是否考慮稅費,剩余邊際體現的是稅前利潤的概念,而有效業務價值相當于稅后凈利潤。第二是所使用的折現率不同,有效業務價值采用的折現率比較高,目前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是11%(新華的假設特別謹慎,是唯一采用11.5%折現率的公司),而剩余邊際一般是按照3.5%-4%的折現率進行貼現。
持有償付能力成本, 持有償付能力成本是在合理估計準備金和風險邊際之后的又一道風險保障,它屬于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用于抵御責任準備金不夠時的兌付風險,同時,這部分也不能用于向股東分紅,所以要從內含價值中予以扣除。
牛仔網微信號:牛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