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冊制股票什么意思?注冊制和核準制的區別
全面注冊制股票什么意思?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在科創板在2019年推行注冊制后,創業板也開始試點運行,并最終將推動A股完全走向注冊制,與國際接軌。
本次創業板注冊制發布了幾個要點
1. 新增創業板個人投資者須滿足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不低于10萬元、不少于24個月的A股交易經驗的要求;
2. 創業板漲跌幅限制從目前的10%調整為20%,新上市企業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
3. 對于未盈利企業,創業板也體現了一定的包容性,取消了現有規則里面“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要求,綜合考慮企業預計市值、收入、凈利潤等因素,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發展。
后續,還將完善包括發行、上市、交易、退市、信息披露等內容在內的一攬子配套政策。整體而言,注冊制將大大提高上市效率,強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弱化上市繁瑣流程。
注冊制和核準制的核心區別
我們知道,A股從設立以來,采用了長達30年的上市核準制,科創板和創業板相繼推行注冊制后,A股將經歷完全核準制——核準制和注冊制并存——完全注冊制的階段。核準制和注冊制,兩者的本質差別就是由誰來判斷發行證券的品質。核準制下,發行人申請上市前,需要提交材料由證監會審核,由證監會承擔判斷上市公司品質的責任;而注冊制下,證監會只負責審查發行人提交資料是否符合信息披露義務,不管公司質量如何,不禁止證券發行,由市場去做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判斷,責任在于投資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