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改革重在解決什么問題?改革的三駕馬車指的是什么?
興業證券認為,“需求側改革”的內涵可能在于通過改革的手段釋放需求的潛力,推動需求升級,進而對供給側形成牽引作用。國內需求主要包括投資與消費兩個方面。從投資來看,通過新基建、新型城鎮化等擴大有效投資,可以帶動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從消費來看,通過完善社保、轉移支付等再分配機制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適當增加公共消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經濟學家李迅雷分析稱,今年三駕馬車中,出口遠超預期,我國出口占全球的份額,全年估計在16%左右,這是歷史罕見的高比例,二戰之后幾乎沒有國家達到過。但國內消費卻逐年下降,今年更不行,雖然這與疫情有關,但仍然偏弱。倒是豪華車、奢侈品及豪宅的銷量大幅增加,估計今年國內奢侈品消費總額占全球奢侈品消費比重將達到40%以上,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收入差距在擴大。實際上,我們與很多主要經濟體一樣,內循環的難度大于外循環。(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一般情況是指指投資、消費和出口。)
因此,擴內需除了靠提高居民收入外,還得靠縮小收入差距。這次會議上提出了“供給創造需求”,這句話很有意思,它與薩伊定律在文字表述上一模一樣,當然內涵肯定不一樣。記得馬克思和凱恩斯都對薩伊定律提出過批判,馬克思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認為供給與需求之間肯定存在缺口,資本家不斷擴大再生產,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而凱恩斯則認為需求小于供給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實際上,馬克思和凱恩斯所提到的資本過度擴張而引發產能過剩問題,我國過去和當前都存在,畢竟我國目前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除了進行供給側改革之外,還應對需求側進行改革,如在縮小收入差距方面,需要進行稅制改革、社保改革,加大轉移支付和第三次分配(富人捐款)的力度。唯有如此,會議提出的“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