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科創板打新,已逾200賬戶受限是怎么回事兒?

     
    核心要聞:    
     
     
    自2019年7月首批科創板企業正式上市以來,監管對于網下打新的管理一直未有松懈。2019年,共有7批賬戶因在科創板新股項目中違規而被列入限制名單。2020年至今,已有8份限制名單落地。合計來看,共有221個賬戶在科創板新股網下申購中受限。
     
    ----------
     





    打新棄購賬戶會被關“小黑屋”,這已是業內常識,卻屢有證券公司犯禁。

    近日,申港證券參與科創板個股瑞聯新材打新過程中的“神操作”,引發業內高度關注,未逃脫監管的視線。10月9日,中證協公布2020年第8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限制名單,申港證券自營賬戶被限制參與打新半年。

    真正令人不解的是,此次申港證券放棄認購的新股數量僅為1股,實際繳款金額與應繳款金額僅相差0.4元,這顯然排除了價格過高棄購、流動性等原因。而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西部利得基金旗下的西部利得新潤基金上,兩賬戶雙雙放棄認購1股導致違規,背后隱情有待發掘。

    自2019年7月科創板打新正式揭幕后,監管對于網下打新的管理一直未有松懈。2020年至今,已有8份限制名單落地。合計來看,一年多的時間里,已有221個賬戶在科創板新股申購中受限。除了申港證券外,銀河證券和紅塔證券也因類似問題曾“榜上有名”。

    申港證券自營賬戶被限

    又有券商自營賬戶觸碰科創板打新規則,這一次的主角是合資券商申港證券。

    10月9日,中證協公布2020年第8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限制名單,對在中信博瑞聯新材固德威浙海德曼4只科創板新股網下申購過程中存在違規的52個賬戶列入限制名單。其中,申港證券自營賬戶赫然在列,其余賬戶則主要以私募基金為主。在期限上,相關賬戶均被限制六個月,限制時間自2020年10月10日至2021年4月9日。

     

    具體來著,申港證券的違規是在科創板新股瑞聯新材的網下申購中產生。根據瑞聯新材的網下初步配售結果,申港證券自營賬戶的申購數量為500萬股,初步配售數量為2462股,獲配金額為279978.64元,加上新股配售傭金后應繳款總金額為281378.53元。

    作為C類投資者,申港證券獲得的配售比例僅有0.049%,28萬余元對于這家業績良好的合資券商來說也只是區區小數。令人驚訝的是,8月25日,在瑞聯新材公布的發行結果中,申港證券和西部利得基金因未足額繳款雙雙被掛。

    與此前科創板棄購“烏龍”的全額棄購相比,此次申港證券和西部利得基金均1股棄購特別扎眼。其中,西部利得基金的應繳款金額和實際繳款金額相差20元,申港證券則僅差0.4元,而瑞聯新材的發行價格為113.72元/股,差距明顯。

    從繳款差額來看,顯然兩家機構的棄購原因不可能是流動性不足。而從此前的詢價情況來看,大概率也并非對瑞聯新材的發行價有所不滿。在此前報價時,西部利得新潤給出的擬申購價格是113.89元,申港證券自營賬戶則給出113.9元,均高于瑞聯新材最終發行價。

    已有3家券商自營賬戶違規

    雖然棄購數量僅為1股,但申港證券的自營賬戶也未能逃脫監管處理,監管的“錙銖必較”可見一斑。

    實際上,對于坐擁多個機構席位及自營賬戶的券商來說,單個賬戶被限影響并不大,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意義。截至券商中國記者發稿,申港證券尚未對此次奇特的違規情況作出說明。但就此前其他券商科創板打新受限的情況來看,操作“烏龍”的情況頗多。

    2019年7月,在首批科創板企業進入發行階段后,銀河證券自營賬戶鬧出“棄購”天準科技事件,被中證協列入限制名單,成為科創板首家進入限制名單的機構。彼時,銀河證券表示,系公司負責交易人員未按指定時間進行網下申購操作,致使此次交易失敗。此后,銀河證券對涉及人員給出撤職降級、調離崗位、誡勉談話等處分。

    類似地,今年9月,紅塔證券自營賬戶也因“0申購”賽科希德導致半年限制期。紅塔證券表示該事件是由于該公司操作風險造成,其對此高度重視,已經針對此事積極開展內部自檢和整改,將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全面排查合規風險隱患,堅決杜絕此類問題發生。

    無論是具體的交易人員“手滑”,還是籠統的“操作風險”,對于“財大氣粗”的券商自營業務來說,因交易價格不符合預期而棄購的概率相當低。雖然屬于偶發性事件,但從業者仍需提起高度注意。

    根據規定,網下投資者“獲配后未按時足額繳付認購資金及經紀傭金”的行為,將導致被列入限制名單六個月,情況嚴重的將長達十二個月。被列入限制名單期間,配售對象不得參與科創板及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股票網下詢價。也就是說,違規行為將導致賬戶告別期間所有打新收益。

    《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細則》第十六條:網下投資者參與科創板首發股票網下報價后,不得存在下列行為:

    (一)提供有效報價但未參與申購或未足額申購;(二)獲配后未按時足額繳付認購資金及經紀傭金;(三)網上網下同時申購;(四)獲配后未恪守限售期等相關承諾;(五)其他影響發行秩序的情形。

    221個賬戶科創板新股申購受限

    自2019年7月首批科創板企業正式上市以來,監管對于網下打新的管理一直未有松懈。2019年,共有7批賬戶因在科創板新股項目中違規而被列入限制名單。2020年至今,已有8份限制名單落地。合計來看,共有221個賬戶在科創板新股網下申購中受限。

    其中,數量最多也最奇葩的當屬2019年第二批。彼時,中證協就違規頂格申購參與科創板打新的29家機構旗下共139只私募基金進行處罰,其中不乏知名私募在列。這種利用頂格申購來“搶籌”的行為自然遭到了監管關注,其收益也被要求用于公益捐贈等。

    除此之外,其他歷次賬戶被限規模和數量相對較小,違規之處大多是在未足額申購或申購后未足額繳款等行為。盤點來看,共有22家新股遭遇“嫌棄”。

    而從存在“棄購”行為的機構賬戶來看,私募基金賬戶數量超過200個,占據絕對比例。而除了3個券商自營賬戶外,西藏信托和巴克萊銀行等“正規軍”也離奇上榜。

    為何大把賬戶“棄購”科創板新股?交易員“手滑”顯然并非是常態。有券商自營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介紹,全盤失誤的可能性不大,一般來說棄購多是風控定價問題,“覺得價格貴了,所以不要了”;倉位預警的可能性也有,行業配比過于集中,由于觸碰公司風控要求導致放棄繳款。

    此外,該人士也提出,在突發狀況下,機構自身的流動性也可能影響繳款。不過,類似的情況對于資本金和杠桿流動性控制比較好的大中型券商來說基本不會發生。私募機構則可以賣股繳款,但也與其自身的交易策略和風控要求相關。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陵川县| 新龙县| 云梦县| 嘉禾县| 民丰县| 常德市| 武山县| 武清区| 临猗县| 青河县| 金塔县| 荥经县| 天水市| 淮安市| 汽车| 东安县| 栖霞市| 喀喇| 扶沟县| 宁南县| 类乌齐县| 施甸县| 土默特左旗| 锦屏县| 阜新市| 太原市| 鄂尔多斯市| 油尖旺区| 肇源县| 青神县| 治县。| 定州市| 平利县| 杭州市| 青海省| 双城市| 禄丰县| 定州市| 南澳县|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