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社保卡超3億意味著什么?智慧城市建設引關注(2)
相關報道:
2020年1月底,全國電子社保卡申領突破1億張,6月底,突破2億張,時隔4個多月,11月20日,電子社保卡抵達3億里程碑!超過1/5的群眾已可通過電子社保卡獲得貼心便捷的就業、社保線上服務,幸福感滿滿。
回顧那些歷程
2018年4月22日,在福州舉辦的數字中國峰會上,全國第一張電子社保卡正式發出。同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建設全國社保卡服務平臺,為電子社保卡提供服務支撐。
2019年2月,電子社保卡“掃一掃”可以快捷登錄多地的政務服務門戶網站了。3月,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功能上線,老年人在家就可以完成認證了。同期,移動支付功能上線,多地開通了掃碼就醫購藥服務。9月,社保權益記錄單、養老金測算、境外社保免繳等6類18項全國社保服務上線,動動手指就能享受社保服務了。12月,社保轉移的5項線上服務開通,大大提高了參保人員辦理社保轉移的效率。同期,親情服務開通,讓家里的老人兒童也能領取電子社保卡了。
2020年2月,電子社保卡緊急上線返崗復工、防疫健康信息碼等功能,助力疫情期間“不見面服務”。6月,失業登記、失業保險待遇申領上線,讓疫情期間的失業人員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職業資格證書查詢、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申請等服務同期上線。7月,國家級招聘求職服務平臺“就業在線”上線,上線以來訪問量達1961萬人次,讓群眾便捷享受一站式就業服務。9月,電子社保卡官方小程序在微信、支付寶中開通。10月,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在11省51個試點地市開通,勞動者可持劵免墊付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再看這些數字
截至10月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到13.29億人,覆蓋94.9%人口。每5位持卡人中已有1人同時申領了電子社保卡。
電子社保卡服務渠道已開通417個,群眾通過自己常用的APP或小程序,即可方便獲取線上服務。這些渠道包括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國務院客戶端微信小程序、電子社保卡小程序、掌上12333,工、農、中、建、交、郵儲、招商、平安等各大銀行,支付寶、微信、云閃付等25個全國性渠道,以及300多個人社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渠道、100多個銀行和社會渠道。電子社保卡秉持開放的態度向群眾提供服務,向社會賦能。
電子社保卡承載的應用越來越豐富,包括展碼、亮證、掃一掃、親情服務、授權登錄等7項基礎服務,40項全國業務服務,各地還加載了更多的屬地業務服務。
電子社保卡移動支付,已在27個省的224個地市支持就醫購藥掃碼結算,讓群眾快速享受就醫服務。22個城市開通了銀聯乘車碼,群眾可以用電子社保卡掃碼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