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獨角獸人人車欲1000美金賣身?
今早看到人人車要1000美金賣身的消息,第一個反應是,何至于此。
畢竟是中國炙手可熱的科技獨角獸之一,兩年前的一輪融資中人人車的估值是15億,美金。
從15億到1000塊,這都不是縮水,而是泄洪。對比這兩天風光無限的開心汽車,大家都是車,境遇差別咋就那么大呢。
據稱,該公司初步計劃以10,000港元(1,290美元)的價格將主要資產出售給58同城(美股WUBA)。
以交易尚未公開為由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稱,中國在線分類廣告領導者58同城將接管人人車的香港實體,同時為其內地業務提供至少400萬美元的貸款。知情人士說,雙方尚未敲定協議,也可能不會繼續推進。
截止寫作本文時,人人車的代表不予置評,但表示發送給該公司的電郵詢問內容不準確,而沒有詳細說明。
而58方面已經否認了這筆交易。
不知道這是不是能稱作——人人車想1000美金賣身,都金主爸爸拒絕了。
不知道你還記得嗎,在但凡有電梯處,就能被人人車廣告支配的恐懼?曾幾何時人人車風光無限,高盛、騰訊、紅杉、滴滴、順為……這些大企業和投行對人人車趨之若鶩,盡管“高價賣二手車”怎么看都有點虛,“車主多賣錢,買家少花錢”更像是一種癔癥。
包括優信和瓜子在內,每一家二手車交易網站和aPP都在宣傳這一點。
那么,“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的實質是什么呢?
無非是互聯網能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傳統二手交易的傭金。
然而問題來了,這些平臺自身如果要達到這種效果,它自己又靠什么賺錢呢?
共享經濟的熱潮已經像撒出來的尿一樣,溫度驟然冷卻,人們早已意識到,原來不是所有的去中介化服務都能賺錢,可以100%肯定的是,但凡去掉傳統中介制約的,必然會化身新的中介,而新的中介如果要賺錢,必然也要有傭金。
這一點無分東西半球,不管線上線下,都一個樣,基本的經濟規律任誰也無法打破。
表面上看起來,陷入融資困境以至于賣身都難的人人車,是由于優信和瓜子的擠壓,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但追根究底,人人車的困境其實不是融資問題,而是模式問題。
根據彭博新聞社看到的一份法院文件,其債權人之一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td.正在開曼群島法院尋求對人人車頒布清盤令,理由是該公司無法償還大約1500萬美元的債務。
人人車的代表是對一封電郵做出的回復,這封電郵包括有關58同城的10,000港元報價和貸款問題,以及關于該交易獲得騰訊和滴滴支持的問題。該代表沒有具體說明不準確之處。58同城沒有回應置評請求,騰訊和滴滴的發言人不予置評。
據說,人人車的投資者們正在采取其他的手段來緩解公司的資金難題。對此花朵財經將繼續關注。